《永乐大典》会成为一切的开端
编辑:梓萌游龙 更新时间:2025-07-07 05:19:12
《永乐大典》会成为一切的开端
男女主角分别是【陆远,曾祖,鲛人璧】的现代言情,大女主,职场,虐文,推理小说《《永乐大典》会成为一切的开端》,由新锐作家“梓萌游龙”所著,故事情节跌宕起伏,充满了悬念和惊喜。本站阅读体验极佳,欢迎大家阅读!本书共计7646字,1章节,更新日期为2025-07-07 05:19:12.311613。目前在本网 【zhwht.com】上完结。小说详情介绍:《永乐大典》会成为一切的开端
作者:梓萌游龙 总字数:7646
类型:现代言情,大女主,职场,虐文,推理
《永乐大典》会成为一切的开端_精选章节
1 沉璧之谜
我是古籍修复师沈青,在修复《永乐大典》残卷时发现夹层中的明代海图。循图追查,揭开家族六代人守护的秘密:曾祖父为保护文物将国宝沉入长江,而现任文物局长正是当年买通日本浪人的叛徒。在拍卖会现场,我直播砸碎赝品,真品却随江水浮出——船中干尸的DNA显示,他是我从未见过的曾祖母。
我从未想过,那本《永乐大典》残卷会成为一切的开端。
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,南京博物院文物修复中心的灯光显得格外惨白。我——沈青,一名普通的古籍修复师,正戴着放大镜,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夹起一片薄如蝉翼的宣纸,填补《永乐大典》残卷上的缺口。窗外雨滴敲打着玻璃,像无数细小的手指在叩门,而我的世界只有眼前这片已经泛黄脆弱的纸页。
"沈老师,您的咖啡。"实习生小王端着杯子轻轻放在工作台上,打断了我的专注。
"谢谢。"我头也不抬地应了一声,手指继续着精细的工作。突然,镊子尖端触到了一个异常坚硬的东西——那绝不是宣纸应有的触感。
我皱起眉,小心地将那片纸页揭开,发现下面藏着一层薄薄的绢布。更令人惊讶的是,绢布上隐约可见墨迹。我的心跳突然加速,手上的动作也变得谨慎起来。
"小王,帮我拿紫外线灯来。"我声音有些发紧。
当紫外线灯的光束照射在那块绢布上时,奇迹发生了——原本几乎不可见的墨迹在紫光下显现出清晰的线条和文字。那是一幅海图,精确得令人震惊,上面标注着"沉璧之处"四个字。
我的手指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。这绝不是《永乐大典》的内容,而是被人精心夹藏在其中的秘密。更可怕的是,"沉璧"二字让我瞬间想起了祖父临终前含糊不清的话语:"青儿,记住...鲛人璧...不能让它落入周家人手里..."
"沈老师,您没事吧?"小王担忧地看着我苍白的脸色。
我深吸一口气,强迫自己冷静下来:"没事,可能是太累了。你先去忙吧,这里我一个人就行。"
等小王离开后,我立刻用手机拍下了海图的照片,然后小心地将绢布重新放回原处。我的脑海中一片混乱,祖父去世已经三年了,他临终前的呓语我本以为只是老人糊涂时的胡言乱语,现在看来...
下班后,我直接驱车回到祖父位于老城南的老宅。这是一栋民国时期的建筑,青砖黛瓦,院子里那棵梧桐树已经长得比房子还高。我从小在这里长大,对每一个角落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。
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,灰尘在斜射的阳光中飞舞。我径直走向祖父的书房,那扇红木书柜依然矗立在墙边,上面摆满了各种古籍和文物书籍。
"爷爷..."我轻声呼唤,声音在空荡的房间里回荡。
书房的角落里有一个上锁的抽屉,那是祖父从不让我打开的地方。现在,我站在它面前,手心冒汗。从口袋里掏出那把祖父给我的钥匙——他说过,等我真正需要知道家族秘密的时候,这把钥匙会派上用场。
钥匙插入锁孔的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刺耳。抽屉拉开时发出轻微的"咔嗒"声,里面整齐地放着一本皮质笔记本和一块老式怀表。
我先拿起笔记本,翻开第一页,是祖父熟悉的笔迹:"青儿,当你看到这个本子时,我可能已经不在了。关于'鲛人璧'的事,是我们沈家六代人的秘密..."
我的呼吸变得急促,手指微微发抖。祖父在笔记中详细记载了曾祖父沈砚秋如何在1937年日军侵华前夕,将一件名为"鲛人璧"的国宝沉入长江,以躲避日本人的掠夺。而更令人震惊的是,笔记中提到曾祖父当时已经察觉到文物局内部有叛徒,正是这个叛徒勾结日本浪人,试图夺取国宝。
"周正明的祖父..."我念出笔记本上的名字,感到一阵恶寒。周正明现在是市文物局局长,是我敬重的长辈,也是我职业生涯的重要引路人。难道他真的是...
笔记本的最后一页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,照片上是年轻时的曾祖父站在一艘木船旁,身旁站着一位穿着旗袍的美丽女子。照片背面写着:"林氏,我此生唯一的挚爱,也是'鲛人璧'最后的守护者。"
我的心脏几乎停跳——林氏?我从未听说过家族中有这么一位女性成员。翻遍祖父的所有讲述,沈家的历史中似乎从未出现过这位"林氏"。
我拿起那块怀表,轻轻打开。表盘上刻着精细的海浪图案和"永保山河"四个小字。更奇怪的是,秒针竟然在逆时针方向缓慢转动,尽管我知道这只是机械故障的错觉。
窗外,雨不知何时停了,夕阳的余晖透过梧桐树叶的缝隙,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我坐在祖父的藤椅上,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迷茫和恐惧。如果祖父的笔记是真的,那么周局长...不,我不能妄下结论,我需要证据。
2 江心探秘
第二天一早,我请假来到了南京大学历史系,找到了我的大学同学兼好友陆远教授。他在明清史研究方面颇有建树,或许能帮我解读那张海图。
"沈青?什么风把你吹来了?"陆远正在办公室整理资料,看到我时明显愣了一下。
"有件事需要你帮忙。"我直接开门见山,将海图的照片和祖父的笔记递给他。
陆远戴上老花镜,仔细查看照片,表情逐渐变得凝重:"这...这太不可思议了。'沉璧之处'标注的位置是长江下游一处废弃的码头,那里现在已经是工业园区了。"
"你能帮我查查那片区域的历史吗?特别是1937年前后的记录。"我急切地问。
"没问题,不过..."陆远犹豫了一下,"沈青,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?如果'鲛人璧'真的存在,而且被沉在那里..."
"我知道。"我打断他,"这可能是国宝级的文物,也可能牵涉到文物走私和历史悬案。但首先,我需要确认这是否属实。"
接下来的三天,我和陆远几乎泡在了档案馆和图书馆里。我们查到了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前,确实有文物紧急转移的记录,但没有任何关于"鲛人璧"的官方记载。这更加证实了曾祖父笔记中的说法——这是一件被刻意隐瞒的国宝。
"看这个。"陆远兴奋地指着一份泛黄的报纸,"1937年12月1日,《中央日报》刊登了一则消息,称文物局官员周某某涉嫌勾结日本人倒卖文物,已被停职调查。"
我倒吸一口冷气:"周某某...会不会就是周正明的祖父?"
"很有可能。"陆远点头,"而且更巧的是,你说的那处废弃码头就在周家老宅附近。"
我们相视一眼,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和不安。
当天晚上,我辗转难眠。凌晨时分,手机突然响起,是一个陌生号码。
"沈小姐,我知道你在调查'鲛人璧'的事。"电话那头的声音低沉而沙哑,"劝你立刻停止,否则...你知道后果的。"
"你是谁?"我强作镇定。
"这并不重要。"对方冷笑一声,"重要的是,有些秘密最好永远埋在地下。明天上午十点,我会派人送一样东西到你家门口。看完后,希望你能做出明智的选择。"
电话挂断了。我坐在床边,感到一阵寒意从脊背蔓延开来。无论对方是谁,显然不希望真相被揭露。而更让我不安的是,他们怎么知道我在调查这件事?
第二天上午,果然有人按响了我家的门铃。透过猫眼,我看到一个戴着鸭舌帽的男子站在门口,手里拿着一个牛皮纸包裹。
"沈小姐,这是您要的东西。"男子简短地说,不等我回应就把包裹塞进我手里,转身快步离开。
回到屋里,我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裹。里面是一张照片和一张字条。照片上是我站在祖父书房里,手里拿着那块怀表——显然是被偷拍的。字条上写着:"我们知道你在找什么。停止调查,否则你父亲的文物修复生涯就到此为止。"
我的手开始发抖。他们怎么知道我父亲的事?父亲因为一次修复失误被降职,这件事只有文物修复中心内部的人知道。难道...内部有内鬼?
我决定暂时不理会威胁,继续调查。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,没有回头路了。
三天后,陆远兴奋地打电话给我:"沈青,我找到了!那处码头在1958年修建工业园区时被填平了,但根据老地图,沉船位置应该在现在的江心洲公园附近的长江段。"
"我们需要去那里看看。"我立刻说。
"现在?"陆远惊讶地问。
3 暗流涌动
"越快越好。"我看了看窗外阴沉的天空,"直觉告诉我,时间不多了。"
下午,我们租了一条小船,向江心洲方向驶去。船夫是个沉默的中年男人,只顾着划桨,偶尔抬头看我们一眼。
"就是这里。"陆远指着地图说,"根据海图标注,沉船位置应该就在这片水域下方。"
我望着浑浊的江水,心跳加速。如果曾祖父真的把"鲛人璧"沉在这里,那么它可能已经在这里躺了八十多年...
"我们能潜水下去看看吗?"我问船夫。
船夫摇摇头:"这片水域水很深,而且有暗流,不安全。再说,就算真有东西,八十多年了,也早就被泥沙覆盖了。"
正当我感到失望时,手机突然响起。是文物修复中心的同事小李:"沈姐,不好了!周局长刚才来中心,问起了你最近在修复什么文物,还特别问了《永乐大典》残卷的情况!"
我的血液瞬间凝固:"他...他还说了什么?"
"没别的了,但态度很奇怪,好像在怀疑什么..."小李的声音有些发抖。
挂断电话,我感到一阵天旋地转。周局长已经开始行动了,这意味着...
"沈老师,怎么了?"陆远察觉到我的异常。
我深吸一口气,决定暂时不告诉他周局长的事:"没什么,可能是工作上的麻烦。我们继续吧。"
就在这时,船夫突然指向江面:"你们看,那是什么?"
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,只见江面上漂浮着一个黑色的物体,正随着水流缓缓向我们靠近...
江面上的黑色物体越来越近,在浑浊的水流中若隐若现。我眯起眼睛,心跳如擂鼓——那看起来像是一块木板,边缘已经破损不堪。
"像是船板碎片。"陆远推了推眼镜,声音因兴奋而略微发颤,"说不定真是我们要找的沉船残骸!"
船夫皱起眉头,加快了划桨速度:"两位,这可不是闹着玩的。那玩意儿看着就不吉利,咱们赶紧离开吧。"
我一把抓住船舷:"再往前一点!就一小会儿!"
船夫无奈地叹了口气,又划了几桨。当我们的小船距离那块漂浮物只有两米左右时,一股寒意突然顺着我的脊背爬上来——那不是普通的船板,而是一截人类手臂的残骸!
"天啊!"陆远惊叫一声,踉跄后退差点栽进江里。
我死死抓住船舷,胃部剧烈抽搐。那确实是手臂,青白色的皮肤上覆盖着厚厚的淤泥,几缕黑发缠绕在手腕上。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,那只手的手指上戴着一枚翡翠戒指,在阳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。
"快拍照!"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,从背包里掏出相机。
闪光灯在阴沉的江面上格外刺眼。就在快门声响起的瞬间,那截手臂突然翻转了一下,指甲缝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在闪光...
"它动了!"陆远尖叫起来,整个人瘫坐在船底。
船夫猛地抄起船桨,脸色煞白:"妖怪!江里有妖怪!"
我这才意识到那不过是水流带动的错觉。颤抖着放大相机屏幕,我发现戒指内侧刻着几个微小的篆字:"林氏永昌"。
"这是...曾祖母的戒指?"我的声音嘶哑得不像自己的。
船夫已经疯狂地划动船桨远离那个恐怖的漂浮物:"两位祖宗,咱们快走!这地方邪门得很!"
回程的路上,我整个人魂不守舍。陆远几次想说话,都被我摇头制止。直到小船靠岸,我才猛然想起什么,慌乱地翻找相机存储卡。
"照片拍到了吗?"陆远紧张地问。
"拍了。"我颤抖着取出存储卡,"但更奇怪的是..."我打开相机回放,发现除了那截手臂的照片外,还有一张模糊的影像——在手臂后方,似乎隐约可见船体轮廓,上面隐约可见"永昌"两个篆体字。
"永昌..."陆远喃喃道,"和你戒指上的字一样!这绝对是你要找的沉船!"
回到市区已是傍晚。我直接冲进南博文物鉴定中心,借用他们的显微镜观察戒指。在40倍放大下,戒指内壁果然刻着细如发丝的铭文:"永昌七年,林氏泣血"。
"永昌七年..."我查阅着手机上的历史年表,"明朝正统二年,公元1437年。但曾祖父的笔记说是1937年沉的船..."
"时间对不上。"陆远推了推眼镜,"除非..."
"除非这艘船不是曾祖父沉的那艘。"我突然明白了什么,"曾祖父笔记里说的是'鲛人璧',而这艘船...可能是更早的文物沉船!"
手机突然震动,是一条陌生短信:"停止调查。为了你父亲。"没有署名,但发送号码被隐藏了。
我攥紧手机,指甲深深掐进掌心:"他们知道了。"
陆远犹豫了一下:"要不...我们先缓一缓?"
4 沉船真相
"不行!"我猛地站起来,"周局长已经开始行动了,我们必须赶在他前面找到真相。"
第二天清晨,我借口加班留在了南博的文物库房。利用工作之便,我调出了1937年的文物出入库记录。泛黄的纸张上,一行字突然跃入眼帘:"周某某经手,明代玉璧一件,临时存放,待进一步鉴定。"
我的手开始发抖——这正是祖父笔记中提到的叛徒!而更令人震惊的是,在同一天的记录下方,有一行几乎被擦掉的铅笔字:"林氏坚持亲自押运,拒绝他人参与。"
"原来如此..."我喃喃自语,"曾祖父的笔记只提到了自己,却完全忽略了林氏的作用。她不是随行人员,而是主导者!"
中午,我躲在修复中心的洗手间隔间里,给陆远发了条信息:"查一下1937年文物局所有女性工作人员的记录,特别是姓林的。"
等待回复的十分钟里,我的手机突然响起。屏幕上显示"未知号码"。
"沈小姐,聪明的女孩不该玩火。"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电子变声器的扭曲,"你父亲上周刚评上副高职称,不想功亏一篑吧?"
"你到底是谁?"我压低声音问。
"一个关心文物命运的朋友。"对方冷笑,"周局长是个好人,你别毁了他的前途。对了..."电话里传来纸张翻动的声响,"听说你最近在修复《永乐大典》?那可是国宝级文物,可别像你父亲那样犯低级错误啊。"
电话挂断了。我浑身发冷——他们不仅监视我的行动,还调查了我的家人!
下午,陆远的回复终于来了:"1937年文物局确实有一位林姓女职员,林婉清,25岁,负责文书工作。但档案显示她在同年11月辞职,原因不明。"
"林婉清..."我反复念着这个名字,突然想起祖父照片背面的题字:"林氏,我此生唯一的挚爱..."
难道这就是曾祖父深爱的女子?她为何会在文物沉江后突然辞职?更关键的是——她后来去了哪里?
傍晚时分,我决定再去一次祖父的老宅。雨后的梧桐叶散发着潮湿的气息,院子里那口老井泛着铁锈色的水光。我径直走向书房后的暗室——这是祖父生前严禁我进入的地方。
推开门,霉味扑面而来。借着手机照明,我看到墙上挂满照片,全是年轻时的曾祖父和那位旗袍女子——林婉清。其中一张照片背面写着日期:1937年11月15日,沉船前夜。
我的手指抚过照片上林婉清的脸庞,突然注意到她纤细的手腕上戴着那枚"永昌七年"的戒指。而更令人震惊的是,她微微隆起的腹部——她怀孕了!
"所以..."我捂住嘴,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下来,"曾祖母根本不是在文物沉江时失踪的...她是在那之前就已经..."
暗室的角落里有个上锁的木箱。钥匙...钥匙应该就是祖父给我的那把!当我颤抖着打开箱子时,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一沓发黄的信件和一本日记。
第一封信的落款日期是1937年11月14日:
"砚秋: 当你看到这封信时,我已带着'鲛人璧'踏上不归路。周某某勾结日本人一事千真万确,我亲眼看见他收下装满金条的皮箱。明天沉船时,我会让璧随我一同消失,绝不让它落入敌手..."
我的呼吸几乎停滞——这封信证实了祖父笔记的真实性,同时揭示了一个更可怕的真相:林婉清是主动选择沉江的!
第二封信写于同一天深夜:
"砚秋: 如果这封信能到你手中,说明我已经成功了。腹中的孩子是我们的血脉,无论发生什么,请守护他和'鲛人璧'直到和平降临之日..."
最后一页日记的日期是1937年11月15日:
"今夜月色如血。婉清抱着璧坐在船头,月光给她镀上一层银边。她说:'砚秋,如果我死了,请告诉我们的孩子,他的母亲是为了守护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。'我紧紧抱住她,感觉她在发抖...江水突然暴涨,船开始倾斜..."
日记到这里戛然而止。我的眼前浮现出那个可怕的夜晚:年轻的女子抱着珍贵的玉璧,在汹涌的江水中与木船一同沉没;而我的曾祖父站在岸边,眼睁睁看着挚爱消失在漆黑的江水中...
手机突然亮起,是陆远发来的消息:"紧急!周局长带人去了江心洲,说要清理河道!"
我浑身冰凉——他们发现了!
5 水下惊魂
陆远的消息像一把尖刀刺进我的心脏。周局长已经带人前往江心洲,这意味着我们可能只有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差。我抓起车钥匙冲出老宅,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不停——是陆远发来的实时位置共享。
"他妈的!"我猛打方向盘,在雨后湿滑的公路上疾驰。后视镜里,南京城的轮廓渐渐模糊,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农田和废弃的工厂。江心洲就像一条巨蟒,横卧在长江中央。
当我的车停在废弃的码头边时,雨又下了起来。我顾不上撑伞,踩着泥泞冲向江边。远处,两艘打着"河道清理"招牌的工程船正在作业,探照灯的光束在雨幕中划出惨白的光路。
"沈青!这边!"陆远的声音从一辆黑色轿车里传来。他身边站着一位戴眼镜的中年男人,手里拿着一个奇怪的仪器。
"这位是张教授,水下考古专家。"陆远急促地介绍,"他说可以借到专业设备。"
张教授递给我一套湿式潜水服:"情况紧急,我们只有三十分钟时间窗口。涨潮会让能见度降到零。"
换衣服时,我的手还在发抖。潜水镜、呼吸管、脚蹼...每一件装备都像是从噩梦中掏出来的。当我背上氧气瓶时,金属的冰冷透过橡胶直接刺进皮肤。
"目标深度约十二米,船体残骸呈东西走向。"张教授指着平板电脑上的声呐图像,"看到那个长方形阴影了吗?可能是船舱入口。"
我点点头,突然想起曾祖父笔记中描述的沉船位置:"永昌七年"的船应该更靠近北岸...难道我们找到的其实是两艘不同的船?
跳入江中的一瞬间,冰冷的河水像千万根针扎进皮肤。我咬紧呼吸管,努力保持镇定。浑浊的江水几乎遮蔽了所有视线,只有探照灯的光束在泥沙中开辟出一条微弱的光路。
"沈青,向右十度!"陆远的声音通过水下对讲机传来。我调整方向,突然看到前方隐约露出一个黑黢黢的轮廓——是船舷!
当我的手触到那腐朽的木板时,一股电流般的战栗顺着脊椎窜上来。这艘船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,船舷上依稀可见斑驳的彩绘——一条腾飞的龙,周围环绕着奇怪的符文。
"是明代官船!"张教授兴奋地在水下比划,"看这些铆钉工艺,至少有五百年历史!"
我游向船尾,在一处凹陷处发现了几块破碎的木板。拨开淤泥,下面露出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。当我颤抖着打开它时,里面静静地躺着一卷泛黄的绢布——正是我们从《永乐大典》夹层中看到的海图!
"找到了!"我差点喊出声,赶紧捂住嘴。海图上的墨迹在水中晕染开来,但"沉璧之处"四个字依然清晰可辨。
就在这时,一道强光突然穿透浑浊的江水——是工程船的探照灯!我转头看到几个穿着橙色救生衣的人正朝我们挥手,其中一人的脸让我血液凝固——是周局长!
"他们发现我们了!"陆远在对讲机里惊呼,"快找沉船内部!"
我拼命游向船舱入口,腐烂的木门在我推搡下轰然倒塌。里面漆黑一片,只有我的手电筒光束在漂浮的杂物间扫射。突然,一个巨大的黑影从淤泥中浮现——那是一具完整的人体骨架!
我的呼吸几乎停滞。骨架呈坐姿,双手交叉放在胸前,仿佛在守护着什么。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,它的头骨上戴着一顶精致的鎏金凤冠,周围散落着几片破碎的玉片。
"林婉清..."我颤抖着跪在骨架旁,手指抚过那顶凤冠。凤冠上的宝石虽然蒙尘,依然闪烁着微弱的光芒。在骨架的腰间,我发现了一个皮制囊袋——打开后,里面静静地躺着一块温润如脂的玉璧!
"鲛人璧!"张教授的声音因激动而变调,"传说中能带来祥瑞的神器!"
就在这时,工程船的引擎声越来越近。周局长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来:"沈青博士,请立即上岸!这是文物局执法行动!"
"没时间了..."我迅速用防水袋装好玉璧,转身时突然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。那是一块断裂的船板,下面压着一本湿透的册子。翻开一看,竟是林婉清的日记残页!
"砚秋,如果这孩子能活下来..."字迹已经模糊,但依然能辨认出大致内容,"请告诉他,真正的璧不在船上...而在..."
后面的字迹被水泡得无法辨认。我心头一紧——难道还有另一件"鲛人璧"?
工程船已经逼近到十米之内。周局长穿着潜水服,正朝我们游来:"沈青!把东西交出来!那是我曾祖父的合法财产!"
"合法?"我冷笑一声,举起玉璧,"你知道你曾祖父当年做了什么吗?他勾结日本人,背叛国家!"
周局长脸色铁青:"胡说八道!那只是普通的文物交易!"
"普通的文物交易会让人沉江灭口?"我厉声反问,突然想起祖父笔记中提到的金条——那些贿赂的证据在哪里?
就在对峙的瞬间,我的脚突然踩空,整个人向船舱深处滑去。在坠落的刹那,我看到舱底有一个暗格被淤泥覆盖,隐约露出金属光泽...
冰冷的水流瞬间灌满我的口鼻。我拼命挣扎,却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拖向更深的黑暗。恍惚间,我仿佛看到林婉清站在船头,月光照在她隆起的腹部上;看到曾祖父跪在岸边,泪水混着雨水滴落;看到祖父在灯下修复古籍,手指颤抖...
"青儿!记住...鲛人璧..."
6 血脉相连
当我在医院病床上醒来时,窗外已是深夜。消毒水的气味刺得鼻腔发疼,但更让我难受的是胸口那股灼烧般的愤怒。
"你昏迷了将近六个小时。"陆远坐在床边,脸色苍白,"周局长被当场逮捕,他的潜水服里搜出了伪造的文物交易文件。"
我挣扎着坐起来:"那块玉璧呢?"
"在国家文物局保险柜里。"陆远递给我一部手机,"但更惊人的消息是...DNA检测结果出来了。"
屏幕上显示着一份报告:沉船骨架的线粒体DNA与沈青匹配度达99.99%,确认为直系血亲。
我的手开始发抖:"所以...林婉清是我的..."
"曾祖母。"陆远轻声说,"而你父亲...可能是'鲛人璧'预言中的孩子。"
病房门突然被推开,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走了进来——是张教授,但他看起来比上周见面时老了十岁。
"孩子..."他颤抖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怀表,"这是你曾祖父留给我的。他说,如果有一天'鲛人璧'重见天日,就把这个交给你。"
我接过怀表,发现秒针不知何时已经停在了十一点十五分——正是1937年11月15日沉船的时间。
"还有一件事..."张教授深吸一口气,"我们在沉船暗格里发现了这个。"
他递给我一个牛皮纸包裹。打开后,里面是一叠发黄的信件和一张老照片。照片上是年轻的林婉清抱着婴儿站在江边,婴儿手腕上戴着那枚"永昌七年"的戒指。
信件的落款日期是1948年:"砚秋,我们的孩子找到了。他很健康,也很聪明...周家人一直在追查,但我会保护好他..."
我的眼泪夺眶而出。原来父亲不是收养的...他才是真正的"鲛人璧"守护者!
第二天清晨,我站在江心洲的码头上,看着打捞队将沉船残骸吊上岸。阳光穿透云层,在泥泞的江面上洒下碎金般的光斑。远处,周局长被押上警车的画面像一场荒诞的电影。
陆远走到我身边:"接下来有什么打算?"
我摸了摸口袋里的怀表,感受着秒针微弱的颤动:"完成家族最后的使命。"我指向江面,"告诉所有人真相——关于背叛,关于守护,关于一个女人用生命换来的承诺。"
当第一缕阳光照在沉船残骸上时,我仿佛看到林婉清站在船头,凤冠上的宝石在晨光中熠熠生辉。她的目光穿越八十年的时光,落在我的身上,嘴角带着欣慰的微笑。
更新时间:2025-07-07 05:19:12